· 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议案建议

武汉市洪山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号议案

发布日期:2017-02-02 打印  |    字号:

  第 1

  议案标题:

  关于继续推进制定“大学之城”建设总体规划的议案

  提 案 人:

  徐 兵 张 屹 邹红桃 王淑芳 魏少忠

  魏 鹏 潘 励 高 翔 柳艳阳 黄 翠

  王 华 涂义斌 彭文斌 施 斌 贾 勇

  袁华翔 陈奇武 李 清 李 强 丁丽华

  于 熔 杨 欢 余咏喜 刘玉梅 潘晓洁

  孙发明

  案    由:

  今年以来,洪山区围绕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加快制定“大学之城”建设总体规划》议案的办理,做了大量前瞻性开拓性工作,初步确定了“大学之城”规划的实施范围、规划内容、规划期限、项目经费及项目承接方。截至目前,“大学之城”总体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确定“大学之城”规划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洪山区“大学之城”的总体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概念规划与多个专题研究。明晰洪山区“大学之城”的建设内涵和主要特征,提出“大学之城”的发展理念、战略定位、主导策略及空间发展布局方案,并将主要思路纳入新一轮武汉市总体规划。第二部分是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空间规划、政策保障措施、实施计划等六个方面。第三部分是重点片区实施性规划设计。主要以重点片区为主导,在空间上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战略的要求,形成空间详细设计方案,同时明确各类项目、建设内容和时序安排。规划范围涉及珞南、关山、洪山、狮子山、卓刀泉、张家湾和青菱7个街道,135平方公里。但从洪山建设大学之城和武汉创新驱动核心动力区的长远要求来看,总体规划的制定不仅要与省市规划相衔接,还要与各高校自身规划相衔接,避免政府唱独角戏,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洪山区“大学之城”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全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必须符合武汉市加快建设创新城市十大计划之一的武汉市“大学之城”总体规划。目前武汉市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期限2016年至2030年,与我区的大学之城规划期限契合。同时武汉市“大学之城”规划也在编制之中,我们的编制工作要与他们保持同步。

  二、洪山区“大学之城”总体规划必须与辖区高校的“十三五”校园规划对接。“大学之城”的建设一边是政府,一边是高校,体现的是园区、校区、社区的深度融合,要实现的是城中有校,校城互融的目标。因此,不能关门搞规划,必须和辖区高校实现思想上、组织上、实施上的高度一致,才能真正推动大学之城建设,取得实效。在与高校的沟通和规划对接上,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参与,也需要高校多个部门的配合。

  三、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的集聚,就没有城市的兴旺,产业要发展,项目要先行。洪山区“大学之城”规划不能始终停留在图纸上,最终是要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每个重点片区的打造上,规划的内容要与洪山区“十三五”规划和今后的2—3个五年规划相结合。结合总体发展框架开展重点片区(南湖城市副中心、街道口片区、光谷片区)的概念性城市设计,对下一步项目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可围绕高校生活服务等问题,按照学校所需,与大学协商进行大市场、大服务、大产业的规划。对学校师生的生活资料需求、供应以及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周边建设规划,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应该结合“大学之城”的总体规划来进行实施。平衡大学校园内外的差异,让有形的围墙成为无形,深化特色街区的建设,我们可以将“特色一条街”提档升级,将珠宝街与中国地大,奥林匹克街同武汉体院,啤酒园同湖北轻工,创业街同华师大,国际文化街与武汉大学等建成既有专业文化特质,又能体现高校特色的街区。同时,既服务于高校师生,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

  根据《洪山区“十三五”规划编制纲要》“大学之城”建设总体规划,“大学之城”建设分为核心区、示范区、拓展区三个重要区域。“大学之城”核心区以长江大道珞喻路为轴线,主要覆盖我区珞南街、卓刀泉街、关山街等街道,涉及与武汉体育学院共建的“奥林匹克一条街”,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709研究所等单位共建的“虎泉文化商业街”等特色街区。

  1、奥林匹克一条街的规划建设应紧密结合“大学之城”总体规划,深入推进“区校合作”的理念,充分利用武汉体育学院现有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打造以武汉体育学院为核心,融体育商业、体育健身、体育文化展示、体育竞技、体育培训、体育康复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华中地区最大的体育特色一条街。为此,应规划提升发展体育用品零售业,优化体育用品卖场布局,调整体育用品业态模式,打造高档体育零售街区;提升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依托体育主题公园和水上公园项目,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精神,宣传体育健身理念,带动辖区居民兴趣,提高街区活力;提升发展体育培训服务业,依托武汉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体育人才资源以及武汉体育学院知名校友和奥运冠军优势,加大对体育专业项目培训结构的发展,将培训项目集中化、精良化,由此突出武汉体育学院学科项目优势,支持其建成全国性体育培训基地;提升发展体育传媒服务业,依托武汉体育学院科教人才优势,在培育并引进专业化的体育传媒服务企业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为媒介发展新媒体体育服务业等。

  2、结合“大学之城”的建设,规划打造虎泉文化商业街,应坚持“留住活力、彰显文化、强化特色”的理念,将虎泉街塑造为传承虎泉传统文化,凸显青年创智文化,集文化旅游、商务办公、高校科研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公共性、持久活力和人性化空间的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综合型文化商业特色街区。可重点提升“引入文化创意、拓展文化旅游、提升商贸服务、强化科技办公”四大功能,分区域建设三大体验段:以历史体验、旅游观光为主的文化旅游体验段,以创意展示、体验休闲为主的创意休闲体验段,以购物体验、科研办公为主的城市生活体验段;建设若干景观节点:文化游园、伏虎梵音、创智工坊、虎泉天地、生活领地、居民之家、科技之谷、光谷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依托卓刀泉公园和卓刀泉寺,打造城市历史旅游目的地,形成集关公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整治扩建现有古建筑,打造关公、佛教文化体验区,建设关公、佛教文化研究馆,建设茶馆、斋楼、古玩街等配套服务设施;依托鲁巷城市副中心,打造虎泉商业休闲天地,重塑虎泉夜市品牌,利用已建成五环广场、雄楚天地、永利酒店式公寓项目等,联合周边区域形成集生活、工作、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场所,融合餐饮、零售、娱乐、酒店、住宅、办公等多功能设施;依托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709研究所等单位,强化区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大学校区、创意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楼等平台,打造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及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研园区。

  3、加快推进雄楚大道沿线单位土地整合综合利用,做好土地整体规划,打造雄楚大道高端商务一条街。

  一是打造让创业者拎包入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空间。二是打造高端商务办公区,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发展高端楼宇经济,提升入驻高端商务办公楼门槛,使IT业、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高端产业和大型企业在楼宇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达到集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效果。三是打造高端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区,在提升法律、金融、保险等传统商业服务业的同时,依托全区科教资源,积极培育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四是打造以体验为特色的家居文化中心。目前已纳入2017年建设计划的有雄楚大道450号名都花园北面拟建的红星美凯龙湖北地区8万㎡旗舰店和一栋3万㎡写字楼,以此可进一步带动金鑫国际家居广场、欧亚达建材家居光谷店和龙阳康家建材广场的发展,推动该片区建成武汉特色家居文化中心的进程。

  四、通过高校服务办公室建立区校定期沟通机制的平台,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新观念,总结洪山区与理工大共建“文体中心”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大学与城市的共荣提供指导。

  五、构建大学—政府—产业三主体协调的机制,组建特别工作组,集合产业、政府部门、学者持续跟踪调查联动中可能出现的政策、法律以及其他问题,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出版年度大学与城市融合联动发展行动计划;政府应制定高校与政府、企业合作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大对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力度。应鼓励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积极探索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知识价值的有效方式。应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实行体现自身特点的分配办法。赋予科研机构、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科研机构、高校要履行法人责任,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突出业绩导向,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合理调节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实验设计与开发人员、辅助人员和专门从事科级成果转化人员等的收入分配关系。

  六、不断组织开展“走进校园,宣传洪山”等活动,让“洪山需要你”的概念深入师生员工的头脑,提升大学校园师生的“洪山认同感”。

  七、积极建立长效的大学教师、行政人员与政府、企业互相挂职制度,以上的流动促进知识的交流,促进大学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八、为师生创业提供环境与良好服务,让“青桐计划”等优惠政策广泛知晓,将洪山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南的小册子印刷和发放至各大学各学院,将学生到政府部门实习实践计入学分,政府有关部门到学校开设创业课,使大学生能学在洪山、留在洪山、创业在洪山。

  九、让洪山区内大学为洪山的居民提供优质、便利学习与培训的服务。可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由大学对周边企业管理者、员工或者社会工作者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管理与专业技能的技术培训。

  十、政府搭建平台,建立“大学之城”各校之间的联络与交流,建立校校、区校之间有效的联络机制,可通过如建立大学生舞台,开设大学间穿梭bus等加强校校、区校间的联络、交通与沟通,从而共同打造和树立“洪山大学城”的形象。

  承办单位:

  主办:区发改委

  协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高校办、区科技和经信局、区商务和旅游局、区文体局、区人力资源局、洪山国土规划分局、各街道

打印  |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