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议案建议

武汉市洪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号重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3-08-15 打印  |    字号:

 

建议编号:

002重点建议

代表姓名:

郭圣乾  邹  密  石其云  胡大勇  陶  华  杨槐勇

张  健  陈  龙  李鸿雁  刘  铖  余子仪  孙菊香

    由:

关于持续推动“三区”融合,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建议

    容:

近几年,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着力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高校和大学生数量约占全市一半;建有烽火创新谷、融创智谷、创意天地等创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长期保持中心城区第一,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洪山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但大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规模小,发展慢,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三年以来,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的占比不足15%,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不高。2022年洪山区规上工业企业113家,但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占比仅为31.86%,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比例还不够高。近年来,洪山借助高校和科研单位密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但结构转型还处于初步阶段,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产业链带动力和科技原创力不足。

三是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就地转化不足。尽管洪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数量较多,但对这些科教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企业获取比较困难,难以找到相匹配的企业资源进行持续合作,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阁,引导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动力不足。创新街区建设对全区创新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涉及创新资源聚集、现代城市空间改造、产业与城市生活的融合、配套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实施建设工作重、难度大,需各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加快创新街区建设。

建议: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一是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平台,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高端人才,参与省级“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员”等人才计划,引导科技人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

(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培养,引导企业在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创新产品研制、“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独立或者联合建设中试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建设,引导和培育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实施精准对接。鼓励和引导辖区高校院所、企业、产业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推科技成果落地。支持辖区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技术转移服务人员,围绕洪山区重点企业和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和技术转移服务活动。

(四)全力推动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创新街区规划中涉及的各街道、经开区等单位落实属地责任,对接辖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加快建设方案。进而由区政府推动制定洪山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

承办单位:

主办区科经局

协办区发改局、区大学之城办、区城区改造更新局、洪山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人力资源局、区卫健局、区房管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洪山经开区管委会、青菱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区企业服务中心、区金融办、区科投公司、各街乡

打印  |    字号:||